环境保护

新时代 环境保护
石油开采过程中包含一系列环保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除尘装置及石油天然气利用装置的使用,可减少气体排放。

另外,高效用水与节水措施的运用不仅减少了石油公司主要用于维持油层压力的用水量,也防止了废水对水源地的污染。这方面,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污水回用的工作成效最为显著。

但油田的开发过程却会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多年冻土条件下。

而与此同时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减轻石油生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石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对环境有着不同影响,不仅仅只有负面的。石油的凝固点和粘度较高。石油经加热后通过管道输送。输送石油的管道都是绝热的,否则会产生巨大的热量损失,这就需要补建更多供热点。另外,高温会导致上层冻土融化,可导致植物生长周期增加,并对动物数量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在遭遇极端气候条件的年份)。

冻土状态的变化也会导致大气气体状态发生变化。随着冻土融化深度的增加,地下水位以上土壤的厌氧带与厌氧带以下(无氧)区段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就在厌氧带产生,是有机物在氧气环境中分解时所形成的,厌氧带中还会产生甲烷。

甲烷的温室效应大约是等量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20倍。因此,上层冻土的破坏减少了排放到大气中的甲烷,稳定了地球气候。

二氧化碳贮存在上层冻土岩层,并在冻土融化时被植物和浮游生物所吸收,其排放大大降低了全球变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原本是因甲烷这种不能被生物吸收的气体进入大气时造成的。

在被重型车辆损坏的地区,由于微生物过程得以强化,可见次生(衍生)植物群落生产力有所提高。

由于地上生物量的年度增幅达到最大值,这些地区衍生出来的次生草地至少比本土冻原草地多出4倍,且其根系具有明显的固土与抗侵蚀能力。

在苔原前的开阔林区,石油工业是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达20~40%的树木在火灾中烧死。森林烧毁区的植被会发生变化,针叶林逐渐被小叶阔叶林所取代。不过火灾也可促进生物群落的发展。

在石油生产密集进行的地区,动物界的复原过程可能会受到该地区水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沿道路、土方工程和管道形成的蓄水池里生活着水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这些水池成为半水栖禽类与游禽的栖息地,在人为改变的条件下,这些禽类有时比野生禽类还多。

这种积极(虽然并不显著)的环境影响应在环境评估时加以考虑。

为了石油基础设施的运行,应对管道的热损耗和土方工程附近区域增加的洪水加以利用。为了有效利用苔原前开阔林地和沿线草甸植被区域的热损耗,应选择动植物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作业。在这些区域,可以减少管道的保温,让热流到达地表,从而升高温度,增加植物生长期。寒冷时期向池塘和溪流中投放温水可能有助于形成准静止冰洞,有时还能确保半水栖禽类的存活。